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小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万章博兴伯浩生不害东阿伯孟仲子新泰
伯陈臻蓬莱伯充虞昌乐伯屋庐奉符伯徐辟仙源伯
陈代沂水伯彭更雷泽伯 公都子
平阴伯咸丘蒙须城 (第 29a 页)
 朱子曰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

 时将寒冱
七八月之间雨集(注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顾氏栋高曰此冬日夏日当指夏正言若周之夏日
 是夏之二三四月岂宜饮水乎
   (第 74a 页)
 又曰尧舜性之生知也汤武身之学而知之也(伊川/)
 问才出于气否曰气清则才善气浊则才恶禀得
 至清之气生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生者为愚人
 如韩愈所言 公都子
问之人是也然此论生知之圣 (第 27a 页)
 不可以周正言以抚时道景于夏时为切也论语行
 夏之时明言周家改时而莫春曰春服既成孟子通
 篇用周正而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俱 (第 43a 页)
  致犹还也

  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为去
声)


  讥孟子道不行而不能去也

   公都子
以告

   (第 11b 页)
公都子
孟子弟子也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 (第 11b 页)
  知义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与月攘一鸡何以异哉
(辅氏曰天下事只有义利两端才出义便以利言也焉有两存之理若知义理之不可而犹有吝惜之意
不肯速改则亦终归于悠悠必不能自拔而日新矣)


  ○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
岂好辩哉予不得巳也(好去声下同)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
(治去声) …… (第 18a 页)
  言苟有能为此距杨墨之说者则其所趋正矣虽未
必知道是亦圣人之徒也(辅氏曰谓自今以后不待有知道者真能息灭杨墨
之害然后可以继圣人之事但能为说以距则是亦圣人之徒矣此可见孟子自任之重而望人之切也
○真氏曰所以勉天下学者皆以辟异端扶正道为心庶几生人之𩔖不沦胥于禽兽也)
孟子既
公都子
之问而意有未尽故复言此盖邪说害正 (第 26b 页)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辅氏曰圣贤之心无不同一本
也事则所遭或异万殊也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者所谓万殊一本吾道一以贯之也)


尹氏曰当其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
皆尽善(辅氏曰事虽万殊心一以贯则凡所以语默云为皆达道也皆时中也岂复有不尽善者哉)

  ○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匡章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辅氏 (第 34a 页)
意也则又以此章极其立论之本意而索言之至于孟
子折之则其说又穷而终不悟其非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而 公都子
之所引又湍水之馀论
也以是考之凡告子之论性其不外乎生之一字明矣但前此未有深究其弊者往往随其所向各为一 …… (第 4b 页)
  言长之耆之出于心也(辅氏曰炙在外而耆之者在我长在外而长之者在我理
初无异也)
林氏曰告子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通
(辅氏曰林氏正说着孟子意孟子正欲就告子之说明处以通之也)○自篇首至此
四章告子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

能自反而有所疑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也(辅氏曰告子自不见性又不能
因孟子之言以致思徒守其旧所闻者以为说虽其辩屡屈不过屡变其说以求胜是其意只欲说得行
便休终不肯反求深体以造乎自得之地皆其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锢之是以卒于卤莽而堕于诐淫
邪遁之流也)


  ○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

  孟季子疑孟仲子之弟也盖闻孟子之言而未达故
私论之 …… (第 9b 页)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
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长上声)
伯长也酌酌酒也此皆季子问 公都子
荅而季子又
言如此则敬长之心果不由中出也(辅氏曰季子因公 (第 10a 页)
都子
之言而
复疑敬虽在内而长在外故以伯兄乡人为问而曰所敬在此所长在彼则敬长之心果不由中出也)
(第 10a 页)
   公都子
不能荅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
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
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 …… (第 10b 页)
  尸祭祀所主以象神虽子弟为之然敬之当如祖考
也在位弟在尸位乡人在宾客之位也庸常也斯须
暂时也言因时制宜皆由中出也(愚谓因时制宜乃义之事也兄与叔
父固所当敬此理之常也若弟在尸位乡人在宾客之位则亦当敬然此只是暂时之敬耳或常或暂因

时制宜则皆本于吾心尔故曰由中出也)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


  此亦上章耆炙之意○范氏曰二章问荅大指略同
皆反覆譬喻 (第 11a 页)
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
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辅氏曰若以义为外则便于性之本体偏枯了安能
知人性之本善既不知人性之本善则岂能知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哉)



  ○ 公都子
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语录曰告子之意说这性是不管善不管
恶底物事他 ……
(第 11b 页)
  乃若发语辞(辅氏曰先儒皆训若为顺言顺其本然之情则无不善恐不必如此说盖情自
善不待顺之而善也且此若字正与下若夫字相对故断以为发语词)
情者性之动也
(语录曰心如水情即动处○又曰情是这心里动出有个络脉曲折随物恁地去○陈氏曰在心里面未
发动底是性事物触着便发动出来底是情这动底只是就性中发出来不是别物)
人之情本

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文集
曰情未必皆善也然而本则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惟反其情故为恶耳○语录曰性不可说情却可
说所以
公都子
问性孟子却荅他情○辅氏曰情只是性之动性既如此则情亦如此也但此则因其情
之善而可以知其性之本善耳若程子 …… (第 13a 页)
  才犹材质人之能也(语录曰问才与材字之别曰才字是就理义上说材字是就用
上说孟子说人见其濯濯也则以为未尝有材是用木旁材字便是指适用底说非天之降才尔殊便是
就理义上说问才字是以其能解作用底说材质是合形体说否曰是兼形体说便是说那好底材问如
说材料相似否曰是○又曰才是能主张运动做事底如这事有人会做得有不会做得有人会发挥得
有不会发挥得这处可见其才○辅氏曰凡物之能为是器人之能为是事者皆其材质也)
人有
是性则有是才性既善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乃物
欲陷溺而然非其才之罪也(或问 公都子
问性而孟子以情与才告之何也曰
性之本体理而已情则性之动而有为才则性之具而能为者也性无形象声臭之可形容 …… (第 13b 页)
旨愈明矣孟子举此诗者盖谓秉彝好德心之所好处即是性之发动处就性初发动处指出以示人方
见得此性之木善)
公都子
所问之三说皆不辨而自明矣
(语录曰三者虽同为说气质之性然两或之说犹知分别善恶使其知以性而兼言之则无病 …… (第 16b 页)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此言若使专养口腹而能不失其大体则口腹之养
躯命所关不但为尺寸之肤而己但养小之人无不
失其大者故口腹虽所当养而终不可以小害大贱
害贵也(语录曰此章言身则心具焉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此数句说

得倒了也自难晓意谓使饮食之人真无所失则口腹之养本无害然人屑屑理会口腹则必有所失无
疑是以当知养其大体而口腹底他自会去讨吃不到得饿了也)


  ○ 公都子
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
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钧同也从随也大体心也小体 (第 39a 页)
  以道从人妾妇之道(辅氏曰此正如庄子所谓盗亦有道者言是亦道耳但只是妾
妇之道妾妇以顺悦为道者也)


  ○ 公都子
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荅何也(更平 (第 48a 页)
 按此亦不差但前
 说儆予意不如此尔
外人皆称夫子好辨节 赛合注曰何也之问为何故
 好辨也 张彦陵曰 公都子
说孟子好辨病在一好
 字孟子说个不得已便见得不是好天下之生二句
 是不得已之故 翼注曰天下之生久矣如 (第 23a 页)
 在人则义外论义大关键正在此 按重吾字极是

 下文因时制宜之意虽重然亦归到吾字上盖谓因
 时制宜亦是吾也所谓皆由中出也 吴因之曰
 都子
行吾敬之言虽已得其意然至于不能答毕竟
 是认吾不透 盖但知敬由于吾而不知因时制宜
 之敬亦由于吾也 …… (第 11a 页)
 吾得主张略不同 公都子
不能答节 吴因之曰彼将曰在位故也虽指
 弟言却要归到叔父上见弟若不在尸位叔父之敬
 岂有时易乎子亦曰 …… (第 12a 页)
 说因时制宜便非由中出矣总是一句话而两边所
 认不同 两边所认既不同盖虽再说千百句亦终
 不明白此固难以吾说争之也故 公都子
只得因其
 所明以通之上章孟子之屈告子者亦如此也 孟 …… (第 13a 页)
 子看制宜二字重季子看因时二字重
季子闻之曰节 徐玄扈曰长楚之说就同者言外则
 孟子亦以耆之同者言内乡人伯兄之说就异者言
 外则 公都子
亦以饮之异者言内
性无善无不善也章总旨 李衷一曰通章只情性才
 三字恻隐四端是情仁义礼智是性情之能运 …… (第 13b 页)
 善之说性善是上品性不善是下品可以为善可以

 为不善是中品不托其说于或人而溯其源于孔子
 是善占地步处
今曰性善节 家训曰 公都子
见性未透虽闻孟子性
 善之说而不能无摇惑于众论故即意三说之非而
 不敢必其非即信孟子之是而未能领其是 (第 14b 页)
 道字轻看既曰殉人则必枉道以殉之失其身矣
滕更之在门也节 翼注曰礼字主答问言不答其问
 即是不在所礼了 公都子
意谓滕更以国君之弟又
 知来学宜若在夫子所加礼而有问必答者矣乃不
 答其问何也
挟贵而问节 翼注曰五 (第 87a 页)
  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
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

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或问有以攻为攻击之攻言异
端不必深排者如何曰正道异端如水火之相胜彼盛则此衰此强则彼弱熟视异端之害而不一言以
正之亦何以祛习俗之蔽哉观孟子所以答
公都子
好辨之问则可见矣○辅氏曰物端为始末为终单
言端则可以观其末矣常言一事一件皆为一端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自 (第 50b 页)
  齐人曰所以为蚔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为去声)
讥孟子道不行而不能去也


   公都子
以告

   (第 11a 页)
公都子
孟子弟子也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 (第 11a 页)
  知义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与月攘一鸡何以异哉

(辅氏曰天下事只有义利两端才出义便以利言也焉有两存之理若知义理之不可而犹以吝惜之意
不肯速改则亦终归于悠悠必不能振拔而日新矣○熊氏曰当时宋以小弱之国结衅邻敌厚赋于民
宜其亡也孟子劝时君行仁政齐梁宋滕邹凡五国宋滕邹皆小国也宋不能什一去关市之征而滕行
之为国者亦强为善而已或曰滕灭于宋宋灭于齐而邹亦并于鲁均之亡国而滕则修身不惑以俟命
者也邹宋则蹙之而宋之自戕殆有甚焉○通曰宋欲行王政而宋君臣皆无克己之勇王政如何能行)


  ○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
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好去声下
同治去声)
…… (第 18a 页)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言苟有能为此距杨墨之说者则其所趋正矣虽未
必知道是亦圣人之徒也孟子既答 公都子
之问而 (第 26b 页)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然处(上声)之各当(去声)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尹氏曰当
其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皆尽善(通曰
禹稷颜子易地皆然所以为君子之时中若杨墨则虽易地不能皆然所以为杨墨之非中)


  ○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匡章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

  (第 34b 页)
意也则又于此章极其立论之本意而索言之至于孟子折之
则其说又穷而终不悟其非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耳而 公都子
之所引又湍水之馀论也以是
考之凡告子之论性其不外乎生之一字明矣但前此未有深究其弊者往往随其所向各为一 …… (第 4b 页)
  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告子以食色为性
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自篇首至此四章告子之
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
所疑也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
于卤(音鲁)(母党反)而不得其正也(通曰孟子所以深辟告子义外之说者本
乎夫子义以方外之说义所以裁制其在外者而非在外也)


  ○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 …… (第 8b 页)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
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长上声)
伯长也酌酌酒也此皆季子问 公都子
荅而季子又 (第 9a 页)
言如此则敬长之心果不由中出也

   公都子
不能荅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
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
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 …… (第 9b 页)
  尸祭祀所主以象神虽子弟为之然敬之当如祖考
也在位弟在尸位乡人在宾客之位也庸常也斯须
暂时也言因时制宜皆由中出也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


  此亦上章耆炙之义(通曰集注以为此亦上章耆炙之义者孟子 (第 10a 页)
都子
因告子以
食色为性故皆就其所明者告之炙在外而耆之在乎心水与汤在外而斟酌其可饮不可饮则在乎心
然则事物 (第 10a 页)
之宜在外而所以酌事物之宜者在乎心)○范氏曰二章问荅大指
略同皆反覆譬喻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
人之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辅氏曰若以义为外则便于性之本体偏

枯了安能知人性之本善既不知人性之本善则岂能知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哉)


  ○ 公都子
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
盖如此(语录苏氏论性说自上古 …… (第 10b 页)
  诗大雅蒸民之篇蒸诗作烝众也物事也(通曰大学首章分物
与事言故训格物曰物犹事也此直以物言故直训之曰事也)
则法也夷诗作彝常
也懿美也有物必有法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有
父子则有慈孝之心是民所秉执之常性也故人之
情无不好此懿德者以此观之则人性之善可见而 公都子
所问之三说皆不辩而自明矣(诗传曰天生众民有是物
必有是则盖自百骸九窍五藏而达之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无 ……
(第 14b 页)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此言若使专养口腹而能不失其大体则口腹之养
躯命所关不但为尺寸之肤而已但养小之人无不
失其大者故口腹虽所当养而终不可以小害大贱
害贵也(语录此章言身则心具焉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此数句说得

倒了也自难晓意谓使饮食之人真无所失则口腹之养本无害然人屑屑理会口腹则必有所失无疑
是以当知养其大体而口腹底他自会去讨吃不到得饿了也)


  ○ 公都子
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
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钧同也从随也大体心也小体 (第 33b 页)
  以道从人妾妇之道(通曰道非身外物故以死相从而不离若以道殉人则
可离矣可离则为外物而非吾身固有之道矣)


  ○ 公都子
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更平
声)


  赵氏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者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 (第 42a 页)
 知罪如此宜可以兴道致治矣然终不能改惜哉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
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
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

不知也 公都子
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
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 …… (第 16b 页)
 去所以为蚳蛙则善矣至于道既不行去又不决所
 以自为则吾不知也何其明于为人而闇于自为乎
 孟子弟子有 公都子
者述齐人之言以告孟子曰进
 退之间自有当然之理吾闻之也人臣于兵刑礼乐 (第 17a 页)
 兴利除弊乃为政之要务若明知其弊而犹苟且因
 循日复一日䆒之弊终不能除而害愈甚岂善治之
 道耶语云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谅哉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子岂
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
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 (第 27b 页)
 此一章书见圣贤维世之心皆出于不得已也昔战
 国之时邪说横行异端蜂起孟子为世道人心虑恒
 以言辟之而人皆不知其故遂有疑其好辩者故
 都子
问曰辞以达意原非多言但今在外之人皆称
 夫子好为辩论以取胜于人敢问何也孟子曰处世
 之道岂可以言论胜 (第 28b 页)